玩家數破500萬!《火星求生》限時免費領
探索太空的不懈努力是源于人類對生命意義的追求,而游戲就像一個夢想的載體,承載著我們探索無限宇宙的未竟期待和遐想。在《paradox insider 2021》發布會上,發行商paradox Interactive(以下簡稱P社)宣布,《火星求生》的開發工作將由Haemimont Games移交到Abstraction Games手中,并將重新提供免費更新。此外,該公司還透露,《火星求生》在所有平臺上擁有超過500萬玩家。
而這500萬玩家中并非全部都是通過購買獲得的,近日Epic游戲商城本周免費發放的正是該款游戲。雖然一部分玩家是通過免費贈送吸引來的,但GameLook認為玩家數量能達到如此地步,也足見玩家對這類題材和這款游戲的喜愛。
實際上,《火星求生》在2018年初版發布時,完成度并不能算特別高。一些很合理的設置如“以通道聯通穹頂”這樣的功能都不能實現。而在經過了多個DLC的填充后,目前游戲的游戲性已經相當完整。Steam的評價也已達到了特別好評。
向火星殖民,探索火星的奧秘
《火星求生》的靈感源自Asimov和Clarke的經典科幻作品,玩家需要在游戲中負責一次火星殖民計劃,利用獨特的穹頂技術在這顆荒蕪的紅色星球上建立期一個興旺,繁榮的殖民地。
《火星生存》這款游戲提供的選擇絕對夠多,即時沒有玩家Mod的支撐,游戲也提供了接近90種不同類型的建筑和十多種資源類型。游戲中各方面策略元素如基地建設,物資管理,發展規劃,災害應對,探索任務等等都有著足夠的深度來讓玩家進行學習。
贊助商和指揮官履歷這個特別的設定讓游戲的發展路線變得多樣化,開場前玩家需要依靠自己的規劃選擇不同的殖民贊助商,它們會為玩家提供各式各樣的資源和資金支援,這讓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決定殖民地的形態和特性。指揮官履歷則更偏重于具體的殖民地建設,可以為殖民地居民提供更高的壽命等等技能。
在火星改造過程中,玩家所需的不僅是補給和氧氣,還面臨著大量的實踐訓練許多危機,比如小行星的墜落、沙塵暴,寒流,旋風等等諸多自然災害,還要盡最大的可能來滿足殖民地居民的種種生理和心理需求。
當然,一個始終在全局影響游戲過程的游戲元素是科研。由6個標準科技樹和一個稀有科技從各個方面為玩家的殖民地建立提供幫助。科研值本身會自動緩慢完成,也可以通過招募科學家移民,建造科技研究室來加速科研進程。
作為一款模擬生存類游戲來說,這些豐富的設定已經足夠硬核。
科學性雖有不足,但游戲的想象空間值得肯定
在《火星求生》這款游戲中,利用無人機在早期進行基建工作,完成水資源和氧氣收集裝置等等設施的建設。可以說無論在當下的科幻語境,還是現實的理論論證,又或在地球荒漠地帶進行的模擬登陸火星的生存實驗,《火星求生》中的流程設置都是相當符合標準的。
但游戲畢竟游戲,提供的是體驗而非事實,其中還是有很多不符合科學性的地方。首先便是怎么到達月球的問題。在游戲中只需輕輕一點,直接就能從地球抵達火星,而在現實中到達火星可謂是困難重重。
火星探測遠比月球探測要復雜的多,因為火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其實一直在變化,最近的時候僅有5500萬公里,而最遠的時候卻有4億公里,每26個月可以迎來一次發射的最佳時機,也就是所謂“火星沖日”,持續時間大約為一個月。在這個最短的距離內,探測器也需要七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火星。但是一旦錯過這個窗口期,就需要再等26個月。
同時想實現火星探測,意味著探測器不僅要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完全擺脫地球引力,還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速,在抵達火星前盡力擺脫太陽的引力,進入到火星的軌道。而這也僅僅是到達火星的第一步,想要降落火星,更是難于上青天。
未來人類登陸了火星,在到達之后利用資源建造建筑也是一大問題。在《火星生存》游戲中設計了獨具特色的穹頂概念,穹頂在游戲中成為一種能量屏障,作為人類移民定居點,有不同尺寸大小,基礎設施在里面可以直接建造。而對于火星環境的現實,由于沒有大氣層的阻擋,隕石會直接落向火星表面,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穹頂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
而火星地表溫度晝夜相差太大且自然災害頻發,種種因素導致了人類沒辦法直接在火星地表定居,也沒有技術和資源支持穹頂。根據科學家預測,人類如果去到火星,最好的辦法是采用地下洞穴居住的方式。首先地下環境更容易保溫,并且在火星上有許多熔巖管道形成的地穴更方便利用。
在GameLook看來,雖然游戲的設計有很多經不起推敲的地方,但是也給后續現實中的人們提供了可借鑒的探索。尤其是其在火星上的殖民建造城市的理念,與在現實中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也有一定的吻合,這或許游戲存在的重要意義之一吧。
征服火星是人類的夢想
火星是地球的鄰居,二者同為巖質行星,演化與構造類似。火星上有水、稀薄空氣、與地球類似的元素、小分子有機物和太陽系最壯觀的山川峽谷等,是人類夢想成為“跨行星生存物種”的完美下一站。同時,火星是太陽系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跡象的行星,這是我們探索火星的最重要目的。
而探索火星的題材不只存在于游戲當中,在影視領域也是火熱。紀錄片《火星時代》和電影《火星救援》等作品以大量科學內容的細致呈現推動情節發展,使觀眾在娛樂的同時享受到了一場科普盛宴。進入本世紀之后,隨著NASA的火星著陸計劃,SpaceX的火星殖民計劃,以及中國的天問系列,前往火星已在各國民間、企業和政府成為某種“絕對正確”的廣泛共識。
迄今為止,NASA已經向火星表面派出了5輛火星探測車,借此尋找地外生命跡象和火星上更多的信息。美國宇航局約翰遜太空中心負責月球和火星探測器的研究員布雷特·德雷克(Bret Drake)說:“我們目前仍將人類登陸勘測火星作為未來一項探索目標,火星是未來長期人類探索的主要目標之一。”
除了美國宇航局之外,民間的企業也對火星探索興趣濃厚。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CEO馬斯克之前在墨西哥西部城市瓜達拉哈拉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做了題為“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的發言,陳述了自己的未來設想——10年內將載人航空器送到火星,并在火星上建設人類殖民地。
目前SPACEX已經占領全球發射市場的一半以上,正在穩步推進BFR(超級火箭)計劃,其本身是火箭與飛船的結合體。SpaceX 對 BFR的期望是能擔負從衛星發射、太空站補給、月球基地建設、乃至于火星基地建設的各種用途,因此設計了載人艙、載貨艙、和太空加油船三種不同的酬載模式。
該計劃希望可以在2022年時把物資送往火星,2024年將第一批人員送往火星,并且建立好一個簡單的基地,開始接待之后一批又一批的移民。馬斯克的計劃看起來不錯,但時間太緊,容錯太低,其中風險也不小。不過 SpaceX 進度延后已經是常態。
與此同時,在登月任務圓滿成功后,中國的探索火星計劃也加速踏上征程。2020年7月,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托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今年3月,國家航天局發布3幅由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標志著我國在火星探索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最近,我國還開放了位于青海省的第一座“火星基地”。那里的地質結構與火星表面極為相似,獨特的地形因與火星地貌特征相似又使之成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基地的建設風格也模擬未來人類移居火星后的生存環境,基地中能容納多達60人,搭建有“總部大樓”、“火星艙”等,使體驗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總結
地球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人類何時能采集火星的樣品送回地球研究?何時能在火星建立或短期或長久的火星基地?GmaeLook相信或許這一天已經不遠了。說不定未來馬斯克想要在火星上去世的夙愿也可以成功實現。
轉載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作任何商業用途

全部評論


暫無留言,趕緊搶占沙發
熱門資訊

第18屆王座杯CG大賽獲獎名單公布!

適合30歲女人的職業有哪些?

超人氣治愈系藝術家吉田誠治場景參考

王氏教育集團榮獲騰訊教育回響中國“2022年度口碑影響力職業教育品牌”!...

休閑競技類手游全球收入第5的《ZOOBA》是個“非主流”?...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要學什么軟件?

【游戲設計】游戲角色動作設計

看《陰陽師》的壁紙,真的是視覺享受啊!!!...

女性游戲角色變怪獸、為何還更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