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設計是通過有效的組織服務中的所有利益相關群體,以實現服務中的用戶體驗、服務質量、服務有效性、服務效率等得到有效提升的設計研究、思維方式。相比于體驗設計,服務設計從全局出發,致力于對整個服務體系的優化。
01.達成團隊共識
服務設計是一種系統性的設計思維,關注所有利益相關群體,所以項目開始前,先形成團隊共識非常重要。這里的團隊主要指內部團隊,包括產品、運營、數據、技術、設計、客服等內部利益相關群體。
團隊共識目標主要有兩個:(1)同步項目信息,確保團隊人員了解項目背景、目標、周期等相關信息,了解自己在項目中的角色、需要承擔哪些責任;(2)共同確認項目目標(價值點),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均可以開展服務設計,但不同階段的服務設計目標及重點有所差異。在項目立項伊始,我們組織團隊成員就服務當前所處周期、本階段發展目標及重點進行了討論與梳理,共同確認了本次服務設計的目標(價值點)。
按照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到家精選保潔服務目前處于引入期到成長期的過渡階段。在這一階段既要不斷打磨服務模式,又面臨著流量、收入增長的壓力。鑒于此,我們將本次服務設計的價值點定位于通過服務設計研究,挖掘促進服務品質及收入提升的方法。(收入提升包括流量、轉化、客單價、退單等。基于服務設計特征我們主要聚焦在轉化、客單價、退單等環節)
02.服務設計方案確定
服務設計的工具非常多,用戶旅程地圖、服務藍圖、期望地圖、情緒曲線、工作坊、Stakeholder mapping、Desktop walkthrough等等都是服務設計可能用到的工具。因此在確定價值點之后,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非常關鍵。
基于本次服務設計目標,我們選擇了用戶期望地圖(Expectation Maps)、服務藍圖、共創創作(CO-CREATION)三種研究工具。
用戶期望地圖著重挖掘用戶端理想的服務模式。服務藍圖重點刻畫當前狀態下,所以利益相關群體的支撐行為。通過用戶期望地圖與服務藍圖的對比,我們既能看到現有服務與用戶理想服務之間的差異,又能挖掘影響用戶轉化復購的關鍵因素。最后在掌握所有利益相關群體信息及期望后,邀請主要成員參與創作,共同思考當前服務體系的問題及其優化策略。
03.梳理利益相關群體(Stakeholder)
值得一提的是,到家精選保潔服務的利益相關群體極其龐大,用戶、保潔公司、保潔人員、保潔公司客服、保潔公司主管、58客服、58產品、58運營、58技術、58數據、58設計等等都可以稱作是利益相關群體。
基于本次服務設計目標,我們首先對利益相關群體進行了梳理。(1)排除與項目目標關聯度低的利益相關群體,如58客服。客服是售后環節的主要參與者,但本次項目目的不側重售后環節,故客服端不納入其中。(2)排除決策權不高的利益相關群體,如58技術,技術側重實現產品訴求,在產品實際迭代中決策權偏小,故未納入。(3)排除間接的利益相關群體,只關注直接利益相關群體,例如保潔公司的派單系統及其開發者,雖然對保潔公司的派單效率及準確率有影響,但其只能作為間接的利益相關群體。
04.加入角色(Persona)
在服務設計研究伊始,加入用戶角色(persona),便于了解不同用戶角色的差異點,也為后期不同角色的運營工作提供基礎支撐。
在用戶期望地圖與服務藍圖研究之前,我們基于歷史研究經驗與項目目標,對C端用戶和B端商家都梳理了典型角色。C端用戶端,基于用戶的保潔使用頻率(復購率)以及價格敏感度(客單價)篩選出了三類典型的用戶角色(如下圖)。B端商家端,通過服務能力數據(訂單量、服務區域)將商家分為三類。
05.期望地圖與服務藍圖繪制
項目在疫情期間進行,為了保證各方利益相關群體人身安全和項目可控性,我們對用戶端、商家端主要通過電話訪談方式了解信息。
· 用戶端
a.通過主要入口行為路徑及其轉化數據分析,了解用戶主要路徑的轉化情況,初步了解障礙點;b.通過潛在用戶眼動測試,掌握到家精選用戶的線上行為特征,分析用戶在主要轉化障礙點的行為特征及其顧慮;c.通過現有用戶的定性訪談,了解用戶完整的服務體驗流程,了解每個環節中用戶體驗的服務現狀、期望及其痛點;d.通過現有用戶行為日志分析補充了解用戶線上行為特征,對其轉化障礙點可以在電話溝通中進一步定位原因(如果用戶仍舊對頁面有印象的話)。
· 商家端
通過對商家端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等訪談了解商家對訂單的支持、管理、服務行為;
· 內部產品、運營、設計端
對內部人員的訪談,了解內部各功能部門對產品的支持、管理行為。
06. 期望地圖與服務藍圖的差異分析
在整個調研過程中,我們著重關注了用戶期望地圖與服務藍圖用戶端之間的差異點,因為差異點可能成為服務設計的方向。
例如,支付訂單后,商家與用戶之間會有至少兩次電話溝通,其中第一次電話溝通后,還有用戶退單的情況發生,這違背了用戶對保潔服務簡單、便捷的期望,所以我們重點了解了雙方第一次溝通的場景。
· 服務咨詢類
由用戶端發起。因為到家精選并未在頁面設置在線客服入口,用戶對服務存在疑惑時(室內玻璃是否包含在深度保潔服務中),只能先支付訂單再向商家咨詢。
· 特定服務需求確認
用戶端和商家端均會發起,確認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訂單確認
用戶端和商家端均會發起。
用戶端發起場景:主要是商家接單后,后續服務跟進流程不清晰。用戶無法確認商家是否系統自動接單、是否已安排保潔人員、保潔人員是否能準時到達。商家端多由于訂單提醒不及時、后臺系統展示不完全等原因,無法第一時間給予用戶反饋。等待環節,平臺不能跟進服務進度。
商家端發起場景:確認用戶是否下單正確。用戶會與用戶確認服務時間、服務地點、保潔類型三個方面。
· 服務期望管理
由商家端發起。到家精選保潔服務中有相當比例的保潔新用戶,用戶對保潔服務缺乏基礎認知。為了整體提升用戶體驗,部分商家會在首次溝通時管理用戶預期(例如針對深度保潔服務,商家多會重點提示用戶,深度保潔服務只包括內玻璃,不包括外玻璃,但是只擦內玻璃幾乎是沒有效果的)。
07.共同創作(CO-CREATION)
地圖與差異點梳理完成后,我們邀請主要項目成員參與創作,共同思考解決方案。共同創作的形式與流程:項目成員共同確認需要共創解決方案的問題(轉化數據低的點、期望地圖與服務藍圖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的點),問題確認后就每個問題共創解決方案;研究人員同步問題背景、原因、各利益相關群體的期望;項目團隊成員共創解決方案,多輪討論就方案達成一致;根據解決方案,梳理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服務設計關注的是整個服務體系,所以無論是同步問題背景還是共創解決解決方案時,都需要關注各方利益相關群體的主要關心,以實現整個服務體系的利益最大化。
以上述提到的問題點為例:用戶端向商家發起溝通確認特定服務需求時,其中一項溝通內容是服務時間—平臺暫不支持的預約時間(包括預約時間起2小時以內時間和非正常工作時間),其中關于非正常工作時間中主要利益相關群體的關心如下所示:
用戶端(服務便捷性):隨時隨地放心使用服務。目前可在平臺下單的保潔時間8:00-18:00,對于上班族來說,在工作日很難使用保潔服務。
商家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利潤:非工作日訂單少,而周末訂單激增,人員資源配置與協調效率不高。非正常工作時間的訂單是提高還是降低其資源配置效率?此外,非正常工作時間保潔人員的加班費會增加支出,利潤難以保障。
平臺端(安全保障):非正常工作時間保潔人員、用戶的安全保障難度增加。
如果單純從用戶體驗設計角度出發,上述問題的解決辦法是延長服務可預約時間,最大可能滿足用戶訴求。但是從服務設計的角度出發,我們需要考慮用戶、商家、平臺等所有利益相關群體的利益,找到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服務設計研究過程實戰經驗就是這些,后續我們會分享本次服務設計的成果落地經驗。基于全服務體系的服務設計研究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方向,歡迎大家一起交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