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藝術的相關知識
在那么多藝術門類中,我們好像很少談論版畫。確實,版畫目前來說是一門相對冷門的藝術,畢竟一開始來說,版畫是一門誕生于實用性的藝術,現在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它的實用價值幾乎已經被完全取代了。
版畫,顧名思義,就是由創作者使用刻刀或特制筆在硬材料上雕刻出反向圖像,再將顏料涂在刻制出來的材料上,使用紙覆蓋在其上,進而印制出一張完整的版畫。
版畫的分類十分豐富:
按使用材料可分為:木版畫、石版畫、銅版畫、鋅版畫、瓷版畫、紙版畫、絲網版畫、石膏版畫等
按顏色可分為:黑白版畫、單色版畫、套色版畫等
按制作方法: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綜合版、電腦版等
按照制作技法分:
凸版版畫可分為:木面木刻、木口木刻、水印木刻、油印木刻
凹版版畫可分為:凹雕版、腐蝕版、美柔汀版
真正意義上的版畫很早就已經出現在了我們國家,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當時的政治、經濟相對繁榮,隋文帝大興佛、道二教,而版畫印制主要是為了傳播佛教,用于印制《金剛經》,給廣大信徒作宣傳。它最開始相當于現在的手工印刷廠,單單起復制性作用,沒有任何藝術性的創作。
其后,隨著雕印技術的發展,它又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大量精致、繽紛的版畫被呈現出來,并開始脫離了宗教的束縛。
當時中國古代版畫的用途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用于過年、過節和宗教慶典所需的單幅畫面,二是為了戲曲、小說所作的多幅插圖,其中還有一些畫譜等,這都是中國版畫所獨有的。
比如宋代《列女傳》中的插圖包含的人物服飾、建筑和器具都取材現實生活。
《列女傳》是宋代有插圖書籍的經典之作,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書,記載了上古至西漢約一百位左右具有通才卓識,奇節異行的女子。
插圖中對建筑物的形態結構進行了準確的描繪與介紹,并且在構圖布局上把人物和建筑巧妙的結合。
我們中國的版畫在清末以前都是木刻版畫,到了明清時期,以木刻年畫為代表的版畫藝術發展到了很高的水準,不僅僅用色講究,還色彩渾厚鮮艷、不易褪色、對比強烈。
木版年畫是的傳統民間藝術,以木刻版畫為發展基礎,并且也促進了木刻版畫的發展與推廣。
清代末年由于西方石版、銅板等鑄版藝術的引進,使得雕版藝術經不住重重打擊,逐漸衰落,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
新文化運動崛起后,以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化倡導者成立了木刻講習會,由此興起了轟轟烈烈的新興木刻版畫運動,木刻版畫迎來了第二個春天。
這一時期的版畫與時事相結合,為了抵抗西方文化的“圍剿“和國內的文化壓制,當時一大批藝術家在魯迅的號召下制作了大量版畫,產生大量具有思想教育性質的版畫作品。
此外,其實所有的人民幣、還有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紙幣、郵票,絕大多數印刷技法是凹版,也就是我們常常聽說的銅版,但是這些特殊用途的版通常是質量非常高的鋼材做的版,原則上是可以印刷無數次的,而其他大部分材料每次印刷都會有損耗。
每個國家都有特殊的人才來擔任這些制版工作,原因是這些人有精進的刻版技藝難以被同行復制,紙幣印刷用的紙的材質是特制的,有水印,油墨經過調制,硬度較高。
民國31 年(1942 年)冬成立皖中行政公署,并成立皖中總金庫。民國32 年春末,鄂豫皖區黨委改組為皖江區黨委,皖中行政公署亦改稱皖江行政公署。同年六七月間,在皖中總金庫的基礎上正式成立大江銀行。
這些是大江銀行當時印制發行的紙幣,它們是采用木刻或石刻印制而成的:
當然這些紙幣跟我們現在流通的人民幣相比就顯得十分簡陋了,但是不可否認它們確實還是構圖自然、設計樸質。
大江銀行紙幣上的版畫既有人物也有風景,既表現了根據地人民生產生活狀況(比如耕作圖、豐收圖),也表現了根據地的軍事活動(例如站崗放哨圖),還表現了根據地的民主建設情況(比如工農兵學商圖)。
這些紙幣是很重要的歷史文物,同時也是風格獨特的現代藝術作品。
相比之下,西方的版畫發展要晚得多,但是他們后來居上,發展出了完全不同于中國的版畫風格。
歐洲版畫一開始也是服務于宗教宣傳的作用,伴隨著歐洲的文藝復興,版畫創作才進入一個繁榮發展的階段,大量的木版畫作品開始出現。
以丟勒的作品最突出,以圣經為題材,畫面采用線條來表現,人物的結構形體走向用交叉線排列來塑造,這是其最大的特點。人物結構明確,畫面精細,雖然沒有采用普遍的黑白對比,但藝術表現力卻極其強烈。
憂郁一號,丟勒
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開始,歐洲社會開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工業發展迅速,科技實力不斷進步,版畫的媒材運用也不斷的豐富起來,以最早的木版為基礎,進而發展出了銅版和石板等印刷方法,歐洲的版畫開始進入繁榮時代。
德國北部以及尼德蘭地區出現了銅版畫,加強了版畫的精細和優美的藝術表現力。之后銅版畫的一項重要技術——腐蝕版畫產生了,大量的畫家參與到版畫制作中來,藝術家的參與使其藝術性和原創性大大增強,擴大了版畫的高端市場。
十七世紀在人物畫風行的背景刺激下,美柔汀技術產生了,使得肖像版畫達到了一個令人驚嘆的高度。十八世紀雕刀木口木刻技術、石版印刷術相繼誕生,石版畫、銅蝕版畫、雕刀木刻在十九世紀達到了全盛時期。
1915年,第一張絲網印刷感光版畫在美國誕生,這使絲網印刷技術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絲網版畫在商業廣告宣傳上的應用,使其在印刷技術上的優勢得以充分展現。
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個人絲網版畫作品成功展出后,絲網版畫創作被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紛紛采用絲網印刷創作作品,融入新興藝術觀念的視覺作品不斷涌現。
丟勒、蒙克、畢加索、馬蒂斯、米羅、布萊克、魯迅……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將這些不同國籍和時代的大藝術家們聯系在一起,我選擇版畫。
人人都愛版畫!
在紛繁復雜的版畫技藝中,有一種獨具特色,那就是絕版套色版畫。它不像別的版畫一樣具備可復制性,每一張絕版版畫都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是獨一無二的!
絕版版畫材料以木板為主。絕版套色版畫是邊刻邊印,一次次一層層套上去,刻完印完。這幅版畫印好了,它的母版也就完成了使命而報廢了,不可能繼續再印。
絕版版畫技法起源于歐洲,鼎鼎大名的畢加索以麻膠版制作了大量的絕版版畫,可以說畢加索帶火了這種藝術技法。
在進入立體主義創作前的“藍色時期”及“粉紅色時期”,畢加索開始了版畫創作。他最有名的版畫作品當屬1930年至1937年間完成的“沃拉爾系列版畫”。
這組版畫講述了畢加索私密的個人生活及其藝術思想的改變:審美的焦慮,飽含愛意的激情,跌宕起伏的心態以及作為藝術家面對模特、作品及情人等方方面面的關系所產生的困惑。
麻膠版(linocut)是在20世紀三十年代作為更軟更低成本的木刻替代品進入藝術領域的,用麻膠版出品非常快。彼時,畢加索已經77歲了,在出版了2000多幅獨特的版畫版本之后,1958至1963年間,他進行了漫長的5年不斷的獨幅版畫創作。他的第一個彩色麻膠版畫是一個女人的半身像。
從單色套色到豐富多彩的色彩變化,畢加索成為20世紀在版畫插圖藝術方面有重大貢獻的藝術家。
由于材料和制作方法簡單,因此麻膠版畫受到少數成熟藝術家的關注和寵愛,比如法國畫家亨利·馬蒂斯和胡安·米羅,他們熱衷于兒童般的、簡單的、單色的、底片般的線條。
還有鬼馬怪才,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他的版畫長這個樣子:
版畫的名氣可能不及油畫、中國畫、水彩畫、雕塑等等傳統藝術門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以自身獨特的風格在藝術史當中占據著無可撼動的重要地位。
轉載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作任何商業用途

全部評論


暫無留言,趕緊搶占沙發
熱門資訊

男女個不同!二次元人體的頭身比例

原畫作品丨意大利概念原畫師Gianluca Rolli...

【繪畫教程】動漫女生的腹肌怎么畫?

椅子透視圖怎么畫?坐著的動漫人物怎么畫?...

【繪畫教程】如何畫眼睛?如何給眼睛上色?...

繪畫技巧—中吻戲的各種表達方式!

繪畫精品參考 | 各種手的姿勢、學畫畫的好參考,推薦給大家。 (BY hon...

漫畫人物臉部畫法技巧!

學生作品丨次世代建模:武將和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