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畫的深遠影響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iSerpiero Da Vinci 1452-1519), 意大利文藝復興天才畫家、科學家、發明家。這位奇才所涉及的領域之廣、之深,在人類歷史上是罕見的。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杰作《蒙娜麗莎 》和《最后的晚餐》等,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也是探索繪畫幾何結構和透視空間技法的先驅。
在他那個時代,還沒有照相機,盡管他發明了很多機器。在這之前的繪畫大都是宗教畫,文藝復興使藝術家把目光轉到了人的自身,即便是畫神也人性化了。達·芬奇追求繪畫有照相的效果,為此達·芬奇成了解剖學家,研究了肌肉、骨骼在各種姿勢下的形狀。同時他努力探索在畫布的二維空間體現三維的效果,利用透視、色彩和明暗刻畫空間感和立體感,這樣又讓他成了幾何學家。所有這些,都使達·芬奇不僅是一位傳世的藝術家,也是一位當之無愧的科學家。
達·芬奇有句名言:“繪畫是一門科學。繪畫科學的第一條原理——繪畫科學首先從點開始,其次是線,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規定著的形體。物體的描畫,就此為止。事實上繪畫不能越出面之外,而正是依靠面以表現可見物體的形狀。”,所以在他看來忠實地反映客觀實體是繪畫的靈魂,為此繪畫的抽象就是幾何。
他的傳世杰作《蒙娜麗莎》和《巖間圣母》都采取了三角結構,使畫面穩定、安詳。以至于后來的人物畫都或多或少地有他的影子,可見其影響之深遠。《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風靡人類幾百年,經久不衰。
他另一幅傳世杰作《最后的晚餐》利用兩邊的矩形通過梯度實現透視的效果,使后面的遠景延伸到無限,而前排的人物以耶穌為中心,對稱排開,卻動作表情不一,使得畫面既平靜又動蕩。如果拿這幅畫和前面拉斐爾的《雅典學院》相比可以看出拉斐爾的確是個好學生。
在文藝復興時期,除了三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在歐洲北部也有一位杰出的藝術家對幾何畫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就是丟勒。
阿爾布雷特·丟勒是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北部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作品包括木刻版畫及其他版畫、油畫以及素描作品。他同時是名數學家。丟勒的一生除了兩次短期去意大利和荷蘭的旅行,大都在德國的紐倫堡生活。現在在紐倫堡有一個博物館叫AlbrechtDürer''''s House,在那棟城堡里丟勒度過了他最后的時光。
丟勒將他對人體比例的研究寫在了他的書里(《人體比例研究》四卷)。在這4本書里丟勒用了幾百個模型對男人和女人身體各個部分的比例進行了深入研究。
丟勒在數學上的貢獻在他的另外4本書里,他分別研究了線性幾何、高維幾何、各種幾何體及其在建筑學、工程學和活版印刷中的應用。他對數字理論也有深入探討,在書中用歐幾里德和托勒密的方法游刃有余。
丟勒有大量的版畫作品,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是下面這幅《梅倫可利亞(Melencolia)》,也翻作《憂郁》,被后人稱為其精神的自畫像。
在丟勒這幅畫中的梅倫可利亞是個有兩只翅膀的支頤而坐的恬靜少女,表情沉思又憂愁,象征著大地之神的女兒。邊上憂郁到睡眠的狗就是梅倫可利亞的動物象征。她周圍東西也極具象征意義。左上遠處是燈塔和彩虹,照亮畫題Melencolia,與其本身憂郁的主題形成對比。多面體、球體、圓規、尺子代表幾何學,刀、鋸、刨、錘代表工程學,錨、指南針代表航海學,天平、沙漏、鐘代表科學。最有意思的是少女頭頂上代表數學的4X4幻方。幻方上的數字橫豎加起來都是34,這是著名的斐波那契序列中的數字。
而且對角線上元素的平方和或立方和等于非對角線上的元素平方和或立方和。幻方最下面一行中間的兩個數字15、14正是這幅畫創作的年代1514年,時年丟勒正好43,是34的鏡像。這種直接將數學研究成果放在藝術品里真是神來之筆。在神話傳說中,幾何、工程和科學都屬于大地之神來掌控的,而這個內秀外優的少女就是思想家、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化身。這個化身手中握著的正是象征幾何的圓規!可見作者心目中幾何的地位。
對繪畫細節一絲不茍的精確表現是丟勒作品的風格特點,這幅畫被后人譽為最優美的銅版畫作,而畫中反映出的人文科學精神正是文藝復興的精髓。
轉載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作任何商業用途

全部評論


暫無留言,趕緊搶占沙發
熱門資訊

王氏教育集團學生作品合集

韓國畫師DSマイル作品

基礎繪畫—動漫人物臀部畫法教程

【原畫設計】韓國畫師 JUNGMIN JIN /DOSPI作品...

【繪畫教程】各個角度仰視臉部的畫法教程

【畫師推薦】韓國畫師筆下的“禁欲系”美人!...

【純干貨】二次元眼睛結構與畫法教程

【繪畫教程】擬人化狐貍耳朵的畫法技巧!

如何畫Q版人物側臉?這篇文章告訴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