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最常見的五種調色手法,你都會了嗎?
我們看到的電影都是經過前期拍攝、剪輯、調色,有些大片還要能用到大量的建模和特效,那么,為什么要調色?答案很簡單,為了從形式上更好地配合影片內容的表達。
一部影片的表達語言,由畫面、音效、同期音與配音等基本構成。其中,畫面自然是最重要的基本要素,畫面的表達方式不一樣,對影片內容會起到非常大的改變。
要想把影片內容表現得飽滿、到位,那么畫面的影調、構圖、曝光、視角等細節都要精細安排,才能統一形成完美的、適合主題的表現力。
電影基本調色手法:
互補色模式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互補色是指兩種對應的顏色所形成的對比效果,以暖色系與冷色系的兩種顏色來強調對比度以及提升鮮艷、突出的效果。
最常見的例子為橙色與藍色、藍綠色(Teal),這也是多數的好萊塢大片都以這兩種顏色作為電影色彩效果的原因。然而,使用互補色模式時須適度調整其飽和度,使該對比效果是令人感到賞心悅目而非刺眼。
相似色模式Analogous Color Scheme
相似色是指以色相環上鄰近的顏色之組成來呈現電影中整體色彩的協調感。彼此之間的色彩結合較為柔性,通常以相似色作為電影中的風景色調來呈現自然、柔和之感。
最常見的模式是選擇一個主色系,并挑選與其相近的色彩作搭配,最后再以黑色、白色以及灰色作襯托。(日劇也常用)
三等分配色模式Triadic Color Scheme
三等配色是指三種顏色于色相環上以120度隔開,雖然整體色彩的飽和度不會太高,但一樣給人生氣勃勃之感。然而,三等分配色為電影中最冷門的配色模式,不過適當使用仍會展現出令人驚艷的效果。
深棕色調色法
“黑暗王子”戈登·威利斯的里程碑式作品,創造了經典的深黑與乳白色搭配的調色。70年代制作的《教父》逼真還原了40年代的效果。
主要通過對畫面高光部分增添暖色復古色調,同時對其他顏色進行去飽和處理。要達到同樣的效果,可以在達芬奇中添加漸變映射,該功能就會調節高光色調并保留黑色作為中性色。
漂白效果
漂白效果這一技巧的首次應用出現在1958年的日本電影《無法松的一生》中。具體操作則是在膠片的化學圖像處理過程中略過漂白步驟。
這樣能在膠卷原片上保留大量銀,提升畫面對比度和去飽和效果。過去,這種手法的最佳效果是在現實曝光的攝影機負片中實現的。但保險公司對此相當不滿,因為如果拍攝結果過于極端是無法進行調整的,這會導致整個場景重拍。
這種手法在眾多早期電影中被廣泛應用,那批電影追求的表達區別于沖印效果之下的超飽和畫面與歡快感。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漂白效果并沒受到大眾青睞。
直到羅杰·狄金斯的《一九八四》再次把這種色調變得熱門起來;但最具代表性最著名的運用還要屬《拯救大兵瑞恩》。
只需給人物皮膚制作一層遮罩保留其色彩同時對其他值去飽和就能達到這種調色效果。
—END—
轉載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作任何商業用途。

全部評論


暫無留言,趕緊搶占沙發
熱門資訊

電影中常見的視頻拍攝手法合集!

王氏教育學員影視設計作品

學員專訪丨王氏教育集團畢業牛人:江蘇衛視跨年AR特效竟被他們成功雙雙拿下!...

攝影師都該知道的越軸鏡頭處理技巧!

學好PR可以做些什么工作?

影視后期制作如何接單?

【拍攝技巧】拍攝坐姿教程,坐著也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

AE軟件的應用領域哪些?

AE預覽一半就自動停止了如何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