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有多愛畫牛?
畢加索到底多愛牛?
畢加索一生與牛有不解之緣,創作了以“斗牛場”、“斗牛士”、“牛頭怪”等主題的公牛元素作品。他通過象征和隱喻的藝術符號,打造出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等藝術風格。畢加索畫牛的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公牛》© 畢加索
這是畢加索畫的11頭牛
畢加索畫的目的
是為了尋找到底簡化到什么程度
它依然是一頭牛
今天先和大家討論畢加索為啥牛
討論畢加索為啥牛逼,需要從這個牛氣的名字開始。大師全名為:
帕布羅·迭戈·荷瑟·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諾·克瑞斯皮尼亞諾·德·羅斯·瑞米迪歐斯·西波瑞亞諾·德·拉·山迪西瑪·特立尼達·瑪利亞·帕里西奧·克里托·瑞茲·布拉斯科·畢加索
英文版:
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Trinidad Ruiz y Picasso……
記不住?估計畢加索自己也不一定記得全……
由于篇幅問題,按照國際慣例,我們稱呼其為Picasso!
?畢加索與斗牛?
《馬背上的斗牛士》油畫-1889年
Le petit Picador
1889年,年僅八歲的畢加索創作了第一幅斗牛場景的油畫,作品描繪了斗牛的場景:騎在馬背上的斗牛士向前行進,旁邊聚集了助陣的觀眾。整體色調鮮明艷麗,構圖富有邏輯,體現出畢加索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
《斗牛》油畫-1901年
1900至1901年,畢加索創作了眾多以陽光下的斗牛場景為題的油畫及粉彩畫。這一系列作品奇特迥異,具有濃厚的立體主義藝術風格,人們眼中的藝術作品不再是熟悉的具體物體,而是新的審美形式。
這些畫作在當時的藝術圈備受關注與質疑,外界評價褒貶不一,卻經受住歷史的考驗,成為現代抽象藝術的先驅,在藝術史上刻下意義深重的里程碑。
《女斗牛士與偉大的斗牛》蝕刻版畫-1934年
1934年,畢加索創作蝕刻版畫《女斗牛士與偉大的斗牛》中,畫面中的場景看似雜亂混沌,實際值得細品。畢加索描繪了三個主要角色:頸脖被刺穿的狂躁公牛、從馬背掉落的女斗牛士、直立困惑的馬。而這幾個角色也分別暗示了畢加索復雜的情感。
《格爾尼卡》(Guernica)-1937年
現收藏于西班牙索菲婭王后國家藝術中心
1937年,西班牙格爾尼卡受到法西斯空中轟炸。畢加索決定以藝術反抗戰爭創作出《格爾尼卡》。作為畢加索的代表作之一,這幅巨幅油畫里,是他最強大的政治聲明,被描繪成對納粹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在巴斯克城鎮格爾尼卡上進行毀滅性的偶然轟炸行為的直接反應。畫中公牛代表著男人的男子氣概,他身上的傷口體現出了這個男人在戰爭中所受到的創傷。
這幅反法西斯的立體主義巨作高3.5米。寬7.8米,整幅畫作使用黑白灰色調展現戰爭的殘酷與給西班牙人民留下的傷害。
一群學生圍坐參觀《格爾尼卡》
畢加索還創作過一組以水墨手法繪制的《斗牛》,從中國水墨畫里汲取技法,將東西方思維融會貫通,創作了斗牛士約澤·德爾加多的故事。
畢加索與親友觀看斗牛比賽
出生于西班牙的畢加索自幼深受斗牛文化影響,經常在現場觀看斗牛比賽。甚至會在比賽結束后贈送自己的作品給予斗牛士。
1954年畢加索贈送作品給斗牛士Pepe Marca
?畢加索《斗牛士》系列?
《斗牛士》油畫-1970年
1970年9月到10月期間,已經89歲高齡的畢加索在看過一場斗牛后,又再次進行了斗牛相關主題的油畫創作,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只畫了斗牛士。此時畢加索的創作已經返璞歸真,色彩的運用與早期已經趨近立體主義和抽象風格都更加鮮明。
這個系列的斗牛士的臉部普遍看起來畸形怪異,多角度的立體呈現形式。斗牛士手執的橫劍,增加視覺沖擊的同時,又增添了幾分克制與高貴。
《斗牛士》油畫-1970年
2018年倫敦蘇富比,成交價1652.15萬英鎊
繪于1970年10月23日的這幅油畫,被譽為此系列的巔峰之作,除藝術美感可圈可點外,創作手法也精湛巧妙。
?畢加索《牛頭怪》系列?
《盲牛頭人的女孩指南》-1934年
Blind Minotaur is guided by girl
彌諾陶洛斯(牛頭怪)源于古希臘神話,原本是一個遭人鄙夷的殘暴兇猛的形象,是被詛咒的邪惡怪物。牛頭怪的故事錯綜復雜,擁有與生俱來高貴的血統,卻被終身監禁于迷宮之中,無奈而可憐;另一方面,牛頭怪以人為食,是一個殘酷冷血的施暴者。
牛頭怪很大程度是權力斗爭的產物和犧牲品,而正是這種正邪集合一身的矛盾形象強烈吸引著畢加索。從心理學角度,牛頭怪更加符合畢加索骨子里的復雜性格和自我認知,是畢加索內心欲望的化身。
《牛頭怪受傷了》布面油畫-1937年
?畢加索與牛頭?
《牛頭》(Bull head)雕塑-1942年
現收藏于巴黎路易·雷里美術館
畢加索對牛的熱愛還被被運用到雕塑的創造中,1941年前后,畢加索將廢棄的自行車座和生銹的車把組合拼接,創造出了著名的「牛頭」雕塑。
?畢加索的《公牛》系列?
《公牛》繪畫-1945年
1946年1月17日,畢加索的作品《公牛》完稿,寥寥幾筆刻畫出公牛的體態特征和生動形象,這種由線條構成卻立體感十足的創作風格,在當時的藝術圈引起轟動。
這幅看似簡單的作品,實則十一次易稿。由具象到抽象演變,畢加索以“減法”的形式將牛畫到最簡。
戴著斗牛士面具的畢加索
畢加索曾經將自己比作公牛,正如加泰羅尼亞詩人杰米·薩巴特(Jamie Sabartés)所評價的:“他的公牛(bull)是野性的公牛,不是馴服的公牛(Oxen);是生長在野外、擁有無窮力量且有著強烈沖動的動物。”
?“畢加索與公牛”的影響?
1988年,中國八一電影制片廠把攝制的動畫片《畢加索與公牛》畢加索和公牛的故事被搬上銀屏,以動畫形式講述了畢加索和公牛的故事,這部片子于次年獲首屆全國影視動畫節目展播二等獎。
從8歲創作到91歲,從初生牛犢到藝術大師,從簡單到復雜,再從復雜到返璞歸真,這是畢加索的一生,也是從有我到無我的一生。畢加索如同一頭野蠻生長的公牛一般,沖破了藝術屏障,顛覆了人們對于藝術美學的通俗認知。
畢加索畫牛
再現了漢字的造字過程
然而,畢加索畫牛所做的嘗試,
我們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得心應手,應付自如了。
再來端詳一下畢加索畫的“牛”
見過甲骨文的你
是不是覺得
畢加索的“牛”與甲骨文的“牛”
已經是神似了
這是甲骨文中的“牛”
作為20世紀最杰出的畫家
畢加索已經接近了
華夏古代先民們的造字法門:
從實物臨摹,到線條構圖
然后,再進行符號化處理,就有了象形字
用許慎許大人的話說,就是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
漢字演變
牛,在甲骨文中有兩種寫法,
第一款
(牛)線條硬朗,
第二款
(牛)相對柔和,
它們都是平面正視取形,
像牛頭的線描刻畫
突出了牛的最突出的特征
夸大兩側對出的牛角
漢字牛的演變過程,明眼人一看便知,取象于哺乳動物,體型粗壯,角中空,力大,能耕田、拉車。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由于牛體龐力大,助益農耕,且天性仁慈,古人對牛特別厚愛,除了生產耕作之處,牛免不了還要承擔中國人精神生活方面的職責,用作祭祀的犧牲 。
苗族的牛崇拜圖騰
總結一下:
祖先造字表詞,想必是先要“據意取象”,即憑借先民對語言中的詞義的理解去選取外界的“物象1”,即制作成象形字來顯示所要表示的詞義,此時所具之象即漢字的形體結構,是經過神經心理加工的物象,這可以稱作是“物象。
2”,由于漢字所反映的物象,比物象2更進了一步,我們可稱之為“字象”。
我們還是可以回溯一下大師畫牛的歷程的。
你知道的,畢加索(1881-1973)其實是一名斗牛士。
與畢加索同時代的西班牙人詩拉蒙曾說過:
“無論畢加索做什么,他都是真正在斗牛”。
一個天才、瘋子,每當他迷上一件東西時
總是耐心地設法把它弄得面目全非
他要創造一個完全與現實無關的世界
牛的勇猛與智慧
點燃了西班牙斗牛士畢加索內心的
狂野與激情
1945年12月5日。
這一天,64歲的老斗牛士,
決定畫一頭心目的牛。
8歲時就畫過《斗牛士》的畢加索
一生酷愛畫牛
所以,畫牛本當是尋常事
于是,最初畫稿上出現的是一頭膘肥體壯的公牛
1945年12月12日
畢加索畫牛,
不是為了矯正童年所作《斗牛士》的風格
而是為了尋找繪畫背后的普適的規律
“究竟是哪里
使得它能被我們認為是一頭牛”
畢加索決定嘗試一下,
大幅度簡化牛身上的細節,情況會怎樣?
他用更平面、更裝飾化的手法處理他的公牛
但是,仍然很像
1945年12月22日
繼續減少明暗光影的因素
仍然很像
可見,光影并不是識別的關鍵
1945年12月24日
這一天,畢加索醒來后
把關注點集中于牛頭
他要把牛頭處理得更加抽象,簡潔
這個階段
大師顯然是在走卡通化的路線
看來,他已經不僅僅是為了畫一頭牛
1945年12月26日
更加簡化線條
同時刪去五官
它仍然很像牛
可見,面子不是里子
是不需要考慮的非關鍵因素
1945年12月28日
既然如此
一不作二不休
干脆連黑白灰色塊配比也作了調整,只剩下線條
這還不夠,大師還想嘗試減少線條的數量
1946年1月5日
徹底去掉明暗對比,去掉色塊、黑白灰
雖然造型略顯抽象,但還是可以認出是牛
這說明主題明暗等東西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散亂的線條,使造型略顯混亂
看來下一幅需要把打散的線條,修改回去
1946年1月10日
線條返回了簡潔
可是,比上一張,更加像牛!
1946年1月17日
畢加索得到了他探索的最終稿
完全由線條構成
但仍一眼就看得出是公牛
全世界似乎每個人都知道畢加索
是一個了不起的畫家
但似乎每個人都看不懂他的作品
對畢加索的作品或直截了當地詆毀
或熱情洋溢地贊美
或保持沉默表示冷漠
但對畢加索這個人
尤其是他畫的“牛”
我們有必要保持足夠的興趣
畢加索的《公牛圖》完稿于1946年1月17日,看似一筆繪成,實則十一易其稿,時間從1945年12月5日到1946年1月17日,長達6周有余。畢加索的牛不是成名后畫啥都會成為曠世名作,而是極簡背后的極不簡單。
《公牛圖1》
1945年12月5日,這是一頭形象生動、膘肥體壯的公牛。
《公牛圖2》
1945年12月12日,在圖1的基礎上突出公牛的壯碩,增加了公牛的表現力和原始神秘性。
《公牛圖3》
1945年12月18日,停止描畫公牛的形象,而是解剖呈現其肌肉骨骼,但增加了皮膚的表面紋理。
《公牛圖4》
1945年12月22日,通過簡化和輪廓化開始將公牛的結構抽象。1935年,畢加索說:“繪畫,過去是加法的綜合,但對我而言是解構的整體。
《公牛圖5》
1945年12月24日,繼續簡化和風格化,畢加索開始弱化公牛的各部塊來重新分布和重組,如頭部縮小、眼睛擴大、牛角變化以及用白線對角穿過牛身等。公牛各元素的平衡對整體的穩定至關重要。
《公牛圖6》
1945年12月26日,頭部和尾部進一步調整,畢加索運用更多曲線來柔化公牛交織的結構線條,再一次調整背部線條,首尾均衡。至此,畢加索開始掌握公牛首尾之間的重量和平衡如何位移。
《公牛圖7》
1945年12月28日,當畢加索意識到公牛的形式平衡時,開始移除和簡化一些結構線,把公牛的基本要素放在一個新輪廓中。
《公牛圖8》
1946年1月2日,繼續簡化,使之與重新構圖的頭部、腿和尾巴一致。
《公牛圖9》
1946年1月5日,繼續塑形頭部,畢加索抹去了上圖剩下的色塊區,將公牛變成了線條畫。只有生殖器保留陰影,以強調公牛的性別。
《公牛圖10》
1946年1月10日,進一步簡化,只保留公牛的基本線條和形狀。
《公牛圖11》
1946年1月17日,盡可能簡化,僅保留公牛之為公牛的必要線條。
形態的簡單性并不一定等同于藝術體驗的簡單性。
此公牛圖以極簡線條描繪,大面積的留白,幾筆簡單的線條,就可以表達出一種絕妙的意境,沒有色彩,讓人更有想象的空間,幾筆瀟灑的勾勒,用有限的線條畫出了無限的優美姿態。
轉載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作任何商業用途

全部評論


暫無留言,趕緊搶占沙發
熱門資訊

【繪畫素材】基情滿滿,一組雙人男子站姿素材!...

基礎繪畫—動漫人物臀部畫法教程

如何運用人體體塊幫助理解人體結構?

椅子透視圖怎么畫?坐著的動漫人物怎么畫?...

繪畫技巧—中吻戲的各種表達方式!

關于人體頭部的概括以及三庭五眼到底是什么?...

【繪畫素材】線稿練習素材,學畫畫必備良品!...

動漫人物的下半身怎么畫?

漫畫人物臉部畫法技巧!
